F1
展望2025年F1賽季,Max Verstappen將再次向F1世界冠軍發起挑戰,面對的是一個雲集多位世界冠軍以及眾多才華橫溢年輕車手的賽場。
2025年,F1將慶祝其75週年,而這一賽季將是最後一次使用2022年規則改變後推出的空氣動力學重新設計的賽車。2026年,F1將迎來重大的規則變化,可能會大幅改變車隊的排名。對Red Bull車隊而言,挑戰在於如何保持領先地位。
01
最快圈速不再獲得積分
自2019年引入規則以來,大獎賽中最快圈速所獲得的額外積分一直是紅牛車隊的重要積分來源。Max Verstappen拿下了比其他任何車手都更多的這類單一積分,截至目前,他在世界錦標賽中累積了29個額外積分,而Red Bull車隊在車隊錦標賽中則累積39個額外積分。
該規則已在2025年取消,Sergio Pérez 是少數對此感到惋惜的車手之一,因為這為大獎賽增加了一個額外的競爭元素。他表示:「特別是在車隊和車手之間競爭激烈的賽季中,這可能真的會產生影響。我們談的是每賽季24分。」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改變,我只是覺得這規則挺好的。」
公平而言,最快圈速積分從未在任何冠軍爭奪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只有前十名完賽的車手才能獲得這個額外積分,因此它很少對排位較後的車隊帶來實質性幫助。
02
為年輕車手提供更多機會
從2025年開始,各車隊將被要求讓青年車手參與自由練習,這將幫助Red Bull青訓車隊繼續培養未來加入F1賽場的年輕車手。目前的F1賽場上已有多位Red Bull青訓車隊畢業生,包括Max Verstappen和 Yuki Tsunoda ,現在又加入了 Liam Lawson。在賽道的另一側,前畢業生還包括Carlos Sainz和Pierre Gasly,而Jack Doohan也作為另一位Red Bull青訓車手加入Alpine,進一步邁入頂尖賽事的行列。
經過數年車手陣容幾乎沒有變動後,2025賽季迎來了大量新秀升上F1,包括Kimi Antonelli、Ollie Bearman 和Gabriel Bortoletto。這項規則變更也將幫助更多年輕車手為進入F1的未來做好準備。
03
為2026打造全新引擎
在賽場上,所有目光都聚焦於2025年的冠軍爭奪戰,但在幕後,各車隊將投入大量資源為2026賽季做準備。最大的變革是全新引擎的引入,這些引擎將使用100%可持續燃料驅動,並且一半的動力將來自動能回收系統。
Oracle Red Bull Racing 車隊和Visa Cash App RB F1 Team F1車隊將迎接挑戰,首次在20年的賽車歷史中自行製造引擎。Red Bull Ford 動力系統目前正在設計和優化將帶領車隊進入F1新時代的引擎。上個月,FIA宣布2026賽季將以三場特別的三日測試作為開端,旨在幫助各車隊熟悉新技術。
04
全新F1賽車逐漸成形
各車隊還需要為2026賽季準備全新的RB21和VCARB02底盤。這些底盤設計更輕盈、更靈活,並融入了一些精巧技術,以促進更激烈的近距離競爭。主動空氣動力學將允許前後翼進行調整,幫助車手更接近前車。當車手距離前車不到一秒時,電池動力增強將使超車變得更容易。此外,新車將比以往更堅固,以提升車手的安全性。
05
新規則對F1賽事的影響?
F1規則複雜且精確,但各車隊在賽車設計上仍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從更廣泛的賽車運動目標來看待這些規則——不僅僅是為了娛樂,還包括開發下一代車輛、引擎、輪胎和燃料,並確保它們具有可持續性、可靠性和可重複使用性。另一個目標是擴大運動規模,通過增加更多車隊使比賽更加激烈,因此控制成本至關重要。
考慮到這一點,規則不僅限制了車隊可用的新引擎、輪胎和零件數量,還限制了他們投入開發更多資源的能力,一切都攸關效率。
06
衝刺賽持續演變
衝刺賽將再度回歸,並新增六場比賽。巴西依然是衝刺賽賽程中的唯一常駐站,而比利時大獎賽則在缺席2024賽季後重返賽程。比賽形式保持不變,週五舉行自由練習,隨後進行衝刺賽排位賽。次日以100公里衝刺賽揭開序幕,接著進行主賽排位賽,週日則舉行大獎賽正賽。
2025年的六場衝刺賽將在上海、邁阿密、斯帕、美洲賽道(COTA)、英特拉格斯以及盧塞爾舉行。
07
2025年F1世界錦標賽行程表
2025年賽程的主要變化是澳洲大獎賽恢復到其傳統的賽季揭幕位置。此外,賽季中將有五場連續賽事和三場三連賽,其中包括4月的日本、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以及賽季結尾的拉斯維加斯、卡塔爾和阿布達比。以下是詳細資訊:
請隨時回來Red Bull賽車運動頻道,關注最新精彩賽車極限內容,歡迎加入Redbull.com 賽車運動粉絲團 或 F1粉絲頁!
RedBull.com豐富精采內容嗎? 歡迎在此下載RedBull.com/app,時時刻刻觀賞挑想要隨時掌握戰極限的爆發力。
或在社群媒體上關注Red Bull:Red Bull Facebook 粉絲團 、 Red Bull Taiwan Instagram